您的首選項已更新。如需臨時更改您的賬戶設置,前往
提示,您可以隨時更新您的首選國家/地區或語言
> beauty2 heart-circle sports-fitness food-nutrition herbs-supplements pageview
點擊以閱讀我們的無障礙聲明

如何利用簡單、協同作用的益生菌株優化您的微生物羣

3,322 閱覽

anchor-icon 目錄 dropdown-icon
anchor-icon 目錄 dropdown-icon

腸道是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居住着數萬億微生物,統稱爲腸道微生物羣。 

這些微生物在消化、免疫調節和心理健康等各種身體機能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平衡和多樣化的腸道微生物羣對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益生菌與腸道健康益處

"益生菌"因其對健康的諸多益處而受到廣泛關注,尤其是在保持腸道健康方面。益生菌是活的非致病性微生物,包括乳酸菌,如 乳酸杆菌 和 雙歧杆菌 ,它們自然存在於人體結腸中(共生菌)。 

益生菌也可能包括非共生菌株,如枯草芽孢杆菌,甚至布拉氏酵母菌,我們可以從發酵食品、土壤、新鮮農產品和調制好的營養補充劑中獲得。如果攝入足夠的量,它們會給宿主帶來一系列健康益處。它們將有益細菌引入腸道,幫助維持微生物平衡,促進健康的腸道環境。

爲什麼益生菌越少越好

隨着人們對益生菌的興趣日益濃厚,市面上的產品種類也越來越多,每種產品都在宣傳特多的菌種和極好的效果,這就讓消費者感到困惑。 

將許多共生菌株以非常高的劑量組合在一起的產品只能提供短期益處,或者根本沒有益處,原因有三: 

  1. 菌株之間缺乏協同作用,甚至相互競爭,導致功效低下:雖然人體結腸中存在許多菌株,而且理論上能發揮協同作用,但這些菌株在膠囊中並不能發揮協同作用——膠囊中的環境與人體腸道中的環境大不相同。生產商預測一部分菌株會死去,無法進入結腸,從而試圖通過添加高劑量(超量)來抵消這種不確定性,希望部分細菌能存活。 
  2. 無法在結腸中正常定植:益生菌補充劑中的菌株可能無法抵御人類胃腸道中的惡劣和多變環境——從高酸性的胃到鹼性的小腸,特終到它們定植和生存的大腸。雖然具有益生菌能力的發酵食品管用,但許多補充配方缺乏臨牀數據,無法有把握地得到出現了正常定植的結論。 
  3. 由於副作用導致的耐受性降低:許多益生菌補充劑含有用作營養物質的益生元,這可能導致氣體,腹脹和不舒服的反應。即使是不含益生元的配方,也只能在繼續服用益生菌的同時提供微生物多樣性,從而獲得短期的治標不治本式解決方案,而停止服用益生菌後獲得的長期益處則較少。 

益生菌中的協同作用概念

協同作用指的是不同要素協同作用,共同產生的結果大於其各自效果的總和。 

就 益生菌而言,所選菌株可相互補充,加強整體功效。 

糞腸球菌T-110、丁酸杆菌TO-A和枯草杆菌TO-A的組合就是益生菌之間協同作用的一個很好的例子。B通過精心挑選的較少菌株組合發揮了協同作用。

較少菌株協同作用的優勢

  1. 加強穩定性:益生菌配方中菌株數量的減少可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和存活率。每種菌株都需要特定的環境條件才能生存和繁衍。菌株越少,就越容易確保這些條件得到滿足,從而生產出更強大、更可靠的益生菌產品。
  2. 在關鍵時刻減少競爭:在含有大量競爭菌株的益生菌中,一些菌株可能會勝過其他菌株,導致腸道微生物羣的多樣性和有效性降低。與此相反,精心挑選的菌株在同一培養基中應出現生長現象,而不是一種或多種菌株退化。這意味着每種菌株都能和諧共處,減少在膠囊中的競爭,進而形成平衡、多樣的腸道環境,戰勝腸道中的壞菌。例如,糞腸球菌T-110天然存在於人的腸道中。它能產生乳酸,降低pH值,阻止有害細菌的生長,同時還能與雙歧杆菌產生協同作用。
  3. 有針對性的益處我們可以通過選擇功能互補的特定菌株,有效地解決特定的健康問題。例如,某些菌株可能側重於優化消化功能,而另一些菌株則能加強免疫功能。菌株之間的協同作用放大了對腸道健康的整體影響。例如,枯草杆菌TO-A能天然存活在人體腸道中,並將膳食纖維分解成多種有益的營養物質,其中之一就是丁酸,它能爲消化道細胞提供營養。
  4. 提高定植率:益生菌菌株在腸道中的定植能力對其功效至關重要。所選菌株應能抵御人類胃腸道的惡劣生態環境。那些耐酸的、形成孢子的或失活的菌株更有可能首先進入大腸,然後在大腸中立足,並特終在大腸中存活下來。
  5. 副作用特小化有些人在服用含有多種競爭菌株的益生菌時可能會感到消化不適。這是由於新陳代謝活動旺盛,導致發酵副產物刺激結腸或增加氣體產生。菌株可以利用另一種細菌菌株新陳代謝的副產品來茁壯成長,這就像生長的連鎖反應一樣。這種協同作用的一個例子是枯草杆菌TO-A菌株,它能幫助糞腸球菌、丁酸杆菌和幾種有益的雙歧杆菌的生長。

臨牀意義

如前所述,許多 益生菌 組合使用理論而非臨牀驗證來幫助配方。這些配方採用“一鍋亂燉”似的處理方法,將許多沒有多少數據幫助的菌株組合扔進膠囊,希望它能進入人體腸道並定植。服用益生菌時,需要對膠囊中的菌株與腸道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嚴格測試,這樣才能讓人放心。

參考資料:

  1. Yoshimatsu Y, Yamada A, Furukawa R, Sono K, Osamura A, Nakamura K, Aoki H, Tsuda Y, Hosoe N, Takada N, Suzuki Y. (2015). Effectiveness of probiotic therapy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lapse in patients with ina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World J Gastroenterol. May 21;21(19):5985-94. doi: 10.3748/wjg.v21.i19.5985. 
  2. Chen CC, Kong MS, Lai MW, Chao HC, Chang KW, Chen SY, Huang YC, Chiu CH, Li WC, Lin PY, Chen CJ, Li TY. (2010). Probiotics have clinical, microbiologic, and immunologic efficacy in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Pediatr Infect Dis J.Feb;29(2):135-8. doi: 10.1097/inf.0b013e3181b530bf.
  3. Hua, M. C., Lin, T. Y., Lai, M. W., Kong, M. S., Chang, H. J., & Chen, C. C. (2010). Probiotic Bio-Three induces Th1 and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in PBMC and dendritic cell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6(28), 3529–3540. https://doi.org/10.3748/wjg.v16.i28.3529
  4. Ariyoshi, T., Hagihara, M., Takahashi, M., & Mikamo, H. (2022). Effect of Clostridium butyricum on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s. Biomedicines, 10(2), 483. http://dx.doi.org/10.3390/biomedicines10020483
  5. Fagnant, H.S., Isidean, S.D., Wilson, L., Bukhari, A.S., Allen, J.T., Agans, R.T., Lee, D.M., Hatch-McChesney, A., Whitney, C.C., Sullo, E., Porter, C.K., Karl, J.P.. (2023). Orally Ingested Probiotic, Prebiotic, and Synbiotic Interventions as Countermeasures fo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fections in Nonelderly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dvances in Nutrition. https://doi.org/10.1016/j.advnut.2023.02.002.
  6. Kanai, T., Mikami, Y. & Hayashi, A. (2015). A breakthrough in probiotics: Clostridium butyricum regulates gut homeostasis and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Gastroenterol 50, 928–939. https://doi.org/10.1007/s00535-015-1084-x

免責聲明:本健康中心不提供診斷⋯ 閱讀更多